新闻动态

【平台月】科技处、国际经管学院联合举办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首届圆桌论坛

529日,我校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首届文旅创新圆桌论坛在阜成路校区综合楼1215A举行。文旅创新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人们福祉持续提升的新引擎和加速器,它不仅关系到文化强国的建设和文化自信,也关系到民族复兴与大国崛起。让遗产活化、让自然生辉,让文旅交融,让文艺复兴,进而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为打造我校文旅深度融合、跨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旅游与休闲业的高端智库和学术平台,文旅研究院在科技处、国际经管学院的支持和鼓励下,积极开展科研平台建设,首届文旅创新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心源研究员(二级)、中央民族大学彭建教授、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武定宇教授、苏州大学周永博副教授、地平线文化传媒(丘北)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武胜等五位知名学者做主旨报告,呈现了一场文旅交融、思想激荡的学术盛宴。来自国际经管学院国际旅游管理系、文旅研究院30余名师生参会。大会由国际经管学院副院长、文旅院执行院长石金莲教授主持。论坛持续1天,上午为校外专家报告并通过腾讯会议线上直播,下午由校内师生学术交流。

上午9点论坛开始,石金莲致欢迎辞,并向与会专家简要介绍国经管、国际旅游管理系和文旅研究院概况以及圆桌论坛的缘起。

   

                   王心源:“美丽中国中脊带”空间观测与文旅发展                                         彭建:国家公园旅游的美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著名的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爱辉(瑷珲)-腾冲”线(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也称“胡焕庸线”)两侧所代表的东西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也备受关注。围绕总理三问:胡焕庸线该不该破?能不能破?怎么破?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团队建议,沿“爱辉-腾冲”线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来破解“胡焕庸线”问题。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郭华东院士团队骨干专家王心源认为,破解“胡焕庸线”,实质上就是要推动中国东西部的均衡发展,而“美丽中国中脊带”与文旅融合是高度契合的,在自然资源禀赋约束框架下加强战略研讨对破解“胡焕庸线”、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文旅融合不同于文旅应用,要将文之道、术之道区分开,只有通过学科交叉、文旅创新才有望实现文旅融合。

彭教授介绍了国家公园起源和发展、美国国家公园经验及其对中国国家公园的启示。1872年,全球成立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近150年的历史,其双重使命是保护自然资源并为游憩提供场所。美国国家公园旅游发展不断完善,已积累许多经验: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发展使命;低影响的旅游活动与高质量的服务设施;完善的解说系统;成熟的商业发展模式,包括特许经营、商业开发授权及租赁活动功能齐全的门户城镇;深入人心的志愿者服务制度。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美国国家公园旅游发展为我国国家公园开展游憩活动提供经验,在保护资源基础上实现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定宇:艺术城市系统建构                                                       周永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场景与国民舒适物研究

武教授指出,美术、艺术、科学和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艺术城市系统建设。艺术是文化的显性表征,用艺术的思维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于流传文化和教育人民,城市的发展趋势从重功能、重形式到重人文、重生活。艺术城市系统是城镇融合策略、国际化提升策略、人口聚集策略,需要打造有态度有温度的城市。艺术城市系统具有三大旅游价值:全域旅游的文化形象代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媒介、文化感召创造历史留存。最后,武教授介绍了内蒙古阿拉善的艺术城市系统品牌构造的案例。

 周教授主要介绍了大运河城河共生关系的变迁,舒适物理论以及大运河沿线舒适物构建面临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大运河从生计型功能到情感型功能,从功能型共生到审美型共生,从现实共生到想象的共生,形成大运河文化带。周教授从舒适物理论缘起讲起,到它的拓展演化,形成目前的舒适物体系,大运河沿岸如何构建具体的舒适物及其面临的问题。

张武胜:从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发展历程看旅游资源的价值再造

 曾在多个文旅集团任职的张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西双版纳旅游景区的发展阶段,提出自己的思考,云南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少数民族文化和异域风情,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游客的动态性需求,如何让旅游资源可以有持续的资源价值和吸引游客的能力。

五位专家的分享使同学们受益颇多,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发言,结合专家们的报告提出自己的思考,在专家们解答后收获满满,对旅游研究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下午会议分别由郑姚闽、黎巎主持,共有6个校内学术报告,分别是“旅游发展中自然保护地的景观连通性”(石金莲)、“旅游大数据定义、类型与研究内容”(黎巎)、“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案例SDG 6——全球湿地优先保护区”(郑姚闽)、“休闲的幸福增进效应——来自CGSS2017的经验证据”(张运来)、“First Law of Motion : Influencer Video Advertising on Douyin(运动第一定律:抖音影响者广告视频研究)”(张语涵)、“文旅公共服务”(张浩珏)。

  

  

  

经过上午专家们的精彩汇报和下午老师们自身经历及心得的分享,同学们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与兴趣,激励同学们不负韶华勤勉学习。本次学术圆桌论坛的成功举办对国际旅游管理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后,将继续围绕文旅创新话题积极举办学术讨论,推动研究的不断深入。



图文:刘楠、郑姚闽

                                                                                                                                                                                                                                                                                                                                                                                                                                                                         审核:石金莲